跳到主要內容
藏品資訊-大標題[電腦版]
藏品資訊-小標題[行動版]
:::
官幣大社臺灣神社-(御守)-千人針藏品圖,第1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官幣大社臺灣神社-(御守)-千人針

主題類別:文物

材質:織品

創作年代:1937~1945

尺寸描述:15.7x118x0.3

登錄號:07-002-105-0066-0001-0

關鍵字:神道教、劍潭山、北白川宮、臺灣神宮、圓山飯店、武運長久、日本兵、二次大戰、高道忠仁

藏品描述:本物件是官幣大社臺灣神社千人針。以白色為底,為長條狀連上繫帶織品,在上方以紅針線刺出「祈武運長久」字樣,右側有黑筆手寫之「高道忠仁」姓名(為千人針受贈對象),以及「𢲡抬𢲡𪮇」(今位於大阪的サムハラ神社日文漢字)字樣,左側亦寫有「𢲡抬𢲡𪮇」4字。
日本統治臺灣,也將傳統神道教信仰引進臺灣,神社是神道教的祭祀場所。明治34年(1901),日本當局宣布在臺北劍潭山建立臺灣神社,社格為官幣大社,為臺灣社格最高的神社,社內祭祀乙未戰爭時在臺灣去世的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。次年,神社完工,同年10月27日舉行鎮座儀式,翌日舉行大祭。神社由伊東忠太和武田五一設計,總面積約1萬5千坪。中日戰爭及二次大戰期間,日本在臺實行皇民化運動,於戰爭結束前一年之昭和19年(1944),將臺灣神社升格為臺灣神宮。戰後神社建築遭到拆除,現原址為圓山飯店。社格是二戰前日本實行政神合一制度下,基於政府管理而賦予神社的等級制度。日本統治臺灣時期,日本的社格概分為而國家管理的「官社」,以及其他的「諸社」。官社又分為官幣社、國幣社,各再分為大、中、小等3個等級,官幣社是由日本皇室奉獻供品,國幣社是由國庫支付供品。諸社則分為府社、蕃社、縣社、鄉社、村社,由地方政府經費支應祭祀費用。此外,還有「無格社」。臺灣神社為官幣大社,是臺灣社格最高的神社。本物件千人針是指係讓1千名的女性在綿布上以紅線1人1針縫出1千個針結,贈送給出征士兵作為祈求武運長久的一種護身符。其習俗始於甲午戰爭,而後在二次大戰期間盛行,是戰爭期間婦女團體流行的活動。

藏品描述-授權標示: